倾听感受思考

人心里总是会有“圣杯”,年少时期居多 – 忘不了“初恋”;我“上岸”了。注意,我说的是“圣杯”。是美化滤镜中的事物(不切实际的理想,过分美化的伴侣等等)。“圣杯”蒙蔽了我们的思考,正如一个良好的伴侣是你看到一个人最差的一面的时候依然喜欢ta,所以很多一面就喜欢的根本不算是健康的恋爱而是打炮(精神or物理)。因此我们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,做好期望的计算,比如你要选择你的每一秒花在什么事情上。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dZN8PI3MqM

我认为最理性的一些行动是

  1. 多参照。行动,多看,多想,(倾听感受思考)尽可能消除自己能够消除的一切信息差,然后算好期望,比较一下再行动。这只是笼统地讲了一下,比如感觉就是很难被量化的,比如说你对你亲人的情感等等,每个人的心里的天平不一样。

  2. 实事求是。对一个工作,人,到底最喜欢哪个部分。(一定要解构的非常充分),另外不要骗自己。

  3. 自信,且管理好欲望。相信自己,自己做的事情是非常值得称赞的,一旦自己选择了当前的道路就要相信自己。选择了一样不要在意别人的那一份。欲望是双刃剑。他会让你爽一刻(多巴胺)而丧失斗志,但是缺失了它就会缺少生活的热情。

case:工作。

cs工作无非那么几种:

  • research scientist(理论/工程)
  • 教授(teaching/research)
  • 上班(国内/国外)
  • 创业

让我们分析一下以上有7种类型。

  1. 我不喜欢理论,不考虑。
  2. 工业界的research scientist。pro:光环,小稳定,给钱多。con:很难,很卷,有点职场压力。
  3. 工程向research教授,pro:光环,稳定,但是工资并不是特别高,con:很难,很卷。
  4. 工程向teaching教授,pro:相对稳定,我喜欢教学。con:有点卷,钱有点少。
  5. 上班(国内)。pro的话就是钱还行,离家人近,con:就是卷,职场压力巨大。
  6. 上班(run了)。pro的话就是钱很好,经济自由相对容易实现,con:卷,职场压力小大,离家人远。
  7. 创业。pro的话就是钱很巨好如果成功,经济直接自由,钱多事少。con:身心在短时间内直接爆炸,离家人远,非常容易失败。

高中挺中二的时候想过0,2和6,但是现在想想,我非常讨厌巨额的压力,所以这些选择是无法触及的。毕竟我大学这些压力都要一些时间疏通了,我感觉创业的高压是要intense不知多少倍了。

但是可以发现不论你选什么,压力、时间几乎是必选项,就算是最轻松的teaching prof或者是在google养老等等,都会要和很多人打交道,即使你避免了toxic的社交,所以一定的压力永远是算在期望里面的。另外剩下的选项,我似乎只能从压力相对少,有钱,离家人近3选1。

现实是很平衡的,如果你是一个正态分布的最中间(喜欢钱,事情少,有一定的竞争观念),那么自然你会发现其实所有的的选项的期望值都是差不多的。但是again,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好的那个选择,像我的话可能就更加偏向于teaching, research scientist这种职能,加上能靠近家人近一点,钱可以少,可以有职场压力,属于低风险人格。

Well,每一个big choice都可以有如上的analysis。而学会权衡是走向成熟的必要一步。在这些人生选择之前,尽量在心里算好人生的期望,闲暇时间不妨问问自己 –